来源:今日惠州网
日前召开的惠阳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该区的实施情况报告。作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三年来,惠阳区累计投入超5.63亿元,建成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硬件网络,并创新服务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惠阳将聚焦解决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建而少用”、服务精准度不足等短板,建立健全“需求征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的闭环式、互动式、菜单化服务机制,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再提质增效,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充分地惠及全体市民。
投入5.63亿元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会前,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实地抽查走访归善书房(丹堤站)、星河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区图书馆、惠阳体育文化公园—游泳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通过查看设施建设、功能布局及管理情况,深入了解基础设施提档扩容、服务供给优化升级及均等化实施成效。从检查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惠阳顺利实施,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提升。
2022至2024年,惠阳区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累计投入5.63亿元保障体系建设。资金重点向基层倾斜,通过奖补机制实现13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硬件基础。
截至2024年底,全区建成“1馆1中心9站”核心枢纽(区图书馆、文化馆及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联动134个村级服务中心、12个归善书房、2个粤书吧等新型空间。配套135个文体广场、321个篮球场、253个公共体育场地免费开放,52所公办学校暑期开放设施。各镇街改造闲置空间建成“美丽圩镇客厅”“未来社区”等复合型文化枢纽,集成阅览、非遗展示、数字服务等功能。4000余名文化志愿者组成16支分队下沉基层,激活服务末梢。
在服务供给上,归善书房(丹堤站)、粤书吧(佳禾园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企业+政府+场馆”的合作模式让社会力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百姓欢乐舞台”作为省级示范项目带动基层活动提质。
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阵地”
惠阳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代表们围绕提升群众幸福感、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扩容提质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博物馆的规划建设,要积极融入‘科技+数字’理念,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文化阵地。”惠阳区人大代表邱旭兵建议,要加强部门联动,全力加快博物馆建设进度,推动项目早日开工、早日建成投用。
“公共文化服务要守护历史根脉、凝聚城市精神。”惠阳区人大代表曾国强建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让法律精神和文化资源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推动文化场馆与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让游客在游览中深度感受惠阳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在规划建设中未能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特性和文化习惯,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出现‘建而少用’‘建而不用’的现象。”惠阳区人大代表许惠良建议深入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研,针对农村、社区、学校等不同场景,设计差异化服务内容,让设施更贴合群众使用习惯,真正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阵地”。
“近些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年限增长,维护、更新成本逐年增加,仅靠财政单一投入难以支撑长期运营。”惠阳区人大代表董亚洲建议,应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大社会资本引入力度,让公共设施从单一的“服务供给地”转变为集文化体验、社交互动、消费场景于一体的“文化生活综合体”。
精准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
近年来,惠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地区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相比,在运行机制保障、服务效能、公众与社会参与度、设施利用效率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接下来,惠阳区将持续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并科学制订“十五五”规划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相关内容。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资金,着力提高资金效益。
优化人才与队伍结构是提升服务能力的基础。惠阳区将依据公共文化设施的职能定位、服务任务及覆盖人口规模,科学设置服务岗位,配备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员。着力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优质文化资源与人才向基层一线倾斜下沉。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招募、管理、培训及激励机制,显著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能。
惠阳将科学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精准供给文化产品,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组织。同时,倡导并支持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有序向公众开放。
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计划建立健全“需求征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的闭环式、互动式、菜单化服务机制。配套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公共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公众文化需求征询反馈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强化对居民住宅区配套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利用与管理工作,着力解决服务可达性问题,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充分地惠及全体市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相关人事任免事项;审议并通过了区六届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惠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53名;审议并通过了《惠州市惠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