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新闻网
香港特区发展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大型唐代文物展览“唐风万里:多元交融开放的盛世”,现正于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馆举行,展期由上月底开始,举行至12月31日。这次展览精选近300件珍贵唐代文物,包括49件国家一级文物及29件在香港本地出土的瑰宝,汇聚内地28家文博机构及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的珍藏,全面展示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多元。
展览划分八个主题单元,从饮食、宗教、艺术、贸易等多角度,生动呈现盛唐时期开放、包容及融合的时代精神。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国力鼎盛,文化与国际接触尤为频繁。展览中的展品不仅体现大唐风华,亦见证了中西交流的历史轨迹。
其中最受瞩目的展品,是来自辽宁省首次外借的南宋《明皇击球图卷》。这幅传世画作描绘唐玄宗李隆基与妃嫔及宫廷骑手共16人在马球场上娱乐的场景,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华丽,也反映马球这项源自波斯的运动在唐代的流行。该图卷曾为乾隆、嘉庆两位清代皇帝收藏,极具历史价值。古迹办负责人表示:“这是《明皇击球图卷》首次在内地以外展出,机会难得,展出期至8月27日,之后将返还辽宁省博物馆,并在未来三年内不再公开。”
另一焦点展品是以皇家缂丝工艺制成的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立轴,以纵横丝线精细交织,前后如一,工艺精湛,充分展现宫廷艺术的极致。此外,展览中还有新疆出土、保存达千年的小麦面粉点心,因干燥气候而得以原貌留存,让观众得以一窥唐代生活细节。展览亦展示一份12岁学童卜天寿抄写《论语郑玄注》的手稿,当中他写下“明日早放学生归”等童稚心声,为古代学习生活增添趣味。
香港在唐代已是中国南北海上交通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展览中特设29件于大屿山、赤鱲角等地出土的唐代文物,包括外销陶瓷、钱银,以及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铸造的“干元重寳”等。2012年在大屿山䃟头出土的一块碎银,刻有“万岁、端州”字样,见证唐代端州(今广东肇庆)盛产白银,而“万岁”则与武则天年号呼应,这些发现印证香港自古以来在区域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梁子琪介绍,“我们在香港发掘了数以万计唐代文物,这些出土的珍品反映了香港在盛唐时期已经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藉着这次展览,我们希望让大众了解本地与大唐世界的联系。”古迹办文物保育组馆长李伟文则补充,香港发掘的瓷器和钱银,正好说明了香港在唐代外贸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这些文物不仅有助追溯本港历史,也突显唐代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开放格局。”
展览自6月28日开幕以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全场免费开放,并设有普通话、广东话及英语三种语言的导赏团服务,让市民能够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与香港的历史地位。展览部分重点展品如《明皇击球图卷》和《缂丝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立轴》只展至8月27日,其余展品将持续展出至年底。有兴趣的市民可把握机会到场,近距离感受盛唐风采,并细味香港作为中外交流枢纽的历史角色。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