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文汇网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再添强劲引擎!今天(9日),总投资超2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省级重点项目「珠海中科创新科技园」启动。该科技园由珠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设立,构建「深圳研发+珠海转化」跨区域协同新模式,计划容纳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的标杆平台。期间,11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入驻,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科技园计划容纳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创之表示,珠海中科创新科技园的启动,是深珠科创协同的重要里程碑,将构建「深圳研发+珠海转化」的跨区域协同模式。深圳先进院已落地一批重大转化项目,并设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成果超市珠海中心」,未来将持续注入创新资源,助力珠海建设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
珠海中科创新科技园将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计划容纳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孵化企业产值不低于20亿元。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成果超市珠海中心」首批精选超300项优质科技成果上架展示,通过「扫码识成果」的创新形式,实现技术参数、应用场景、合作需求等信息的可视化呈现,精准打通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通道,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11大项目签约 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9日签约入园的11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则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其中,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依托孔雀计划「新一代单抗药物创新团队」孵化的中科艾深医药有限公司签约入园,其核心产品已进入临床Ⅱ期,有望填补内地跨心、肝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空白。而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教授辜嘉带领的团队专注于智能内镜和经自然腔道手术的机器人研发,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预计今年底能完成样机研发,进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阶段。
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国家细胞和基因药物转化库(大湾区)项目亦签约落地。该项目投资额达2亿元,在基因编辑工具国产化、病毒载体规模化制备、异体细胞治疗产品开发等「卡脖子」环节实现突破;将建立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与共享的标准化流程、研发自动化封闭式细胞制备系统、构建覆盖「原料-工艺-产品」的全链条质量标准,最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